
歐洲不像臺灣的便利商店到處都有,所以要買一些飲料、零食或是生活用品等,可以到加油站或是超級市場。OSHEE的包裝上面有運動員的照片,所以就算看不懂包裝上的文字,大概也猜得到這是一瓶運動飲料。這個牌子的運動飲料包裝顏色還蠻多種的,我當時買的是藍色包裝,不過倒出來的液體卻是比較偏黃色的感覺,喝起來不會太甜,一天的量最好不要超過一瓶。我後來是買回臺灣之後先拿到冰箱,後來才在運動之後把它喝掉。
歐洲地區有許多國家都有販賣這款可頌麵包,麵包主要是可頌的種類,裡頭會包一些不一樣的餡在裡面。歐洲不像臺灣有那麼多的超商,所以要買到這種麵包的話,可以找大型超市或是小型超市,或者是加油站了。歐洲許多國家的面積都很大,所以加油站很多都會附有商店,類似長途開車中間的休息站,就像是我們臺灣的超商一樣會賣一些吃的、咖啡、生活用品等,只是臺灣的超商不會賣燃油。
打開包裝之後,外型就可跟一般的可頌麵包沒什麼差別。雖然比不上專業麵包店做出來的,不過它主打的應該是方便容易取得。
但是實際咬開之後,跟包裝上的圖片,還有有一些落差就是了。
在日本的店家要結帳時,除了以往的現金、信用卡之外,很多店家都提供了行動支付的選項。也因為付款的方式變多了,店家結帳的設備也會跟著提升。我發現日本有很多店家用的都是松下JT-C60的刷卡機,這台機器曾在2021年獲得日本優良設計獎。以面向客人的螢幕來說,可以用信用卡感應靠卡、交通卡感應、刷卡後的簽名、輸入密碼、掃描手機上的二維碼,機器的下方也有晶片信用卡讀取插槽以及刷信用卡磁條的溝槽,可以說是結合了各種支付方式於一臺機器上。
臺灣使用的街口支付,現在也可以直接在日本使用。使用的方法也很簡單,可以在出發前先開立「街利存」的帳戶,然後轉一筆臺幣到街利存的帳戶裡。到了日本連上網路系統之後,街口支付的應用程式就會問你地區,切換到日本就可以開始使用了。要付款的時候,對應日本當地的行動支付是PayPay,如果店家是放二維碼牌子,就掃二維碼之後輸入金額,付款完成後給店家看一下畫面;如果是店家有掃碼槍或是上面這台刷卡機,面向客人的螢幕就會變成攝影機,直接把手機裡的二維碼對準掃描就可以了。除了網路訊號太弱可能會無法成功支付以外,使用上都沒有什麼問題。如果有要到日本出差或是旅遊的話,可以考慮街口支付,就不用付現金找零了。
阿聯酋航空從臺北(桃園機場)飛杜拜的航班,會在飛行途中提供二餐讓旅客享用。不過如果是在餐與餐之間還是想吃點東西的話,可以到機上的廚房找空服人員,表示想要來一碗泡麵。上次我就是在餐與餐之間想吃些東西,就吃了一碗泡麵。空服人員會先問你要什麼口味的,我那天選的是雞肉風味的,同時空服人員也會提醒你距離下一次送餐大概還有多久的時間,如果你沒有很餓的話,就不一定要吃泡麵,因為下一餐沒多久就要提供了。不過如果你還是想吃的話,空服人員就會幫你打開之後加入熱水,接著給你叉子還有筷子。平常拿筷子習慣的話,就不會想要拿叉子吃泡麵了。
阿聯酋航空這次提供的泡麵是營多麵(Indomie),味道我覺得還不錯。其實在漫長的搭機時間中,每一間航空公司都會在餐與餐之間預備一些餐點,比較常見的可能就是一些三明治或是餅乾,還有平時餐車上常見的飲料。泡麵的話就要看航空公司了,畢竟不是每一間航空公司都有提供。
在臺灣大家比較較熟悉的百元商店,大概就是大創了吧!會用百元商店形容,主要是因為裡頭的商品多半是日幣百元的價格,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稱呼。還記得早期引進臺灣的時候,都是臺幣39元。後來看到的就還有再細分,主要是以49元的為主,其他的還會再對照日幣的價格。
除了大創之外,日本還有一個還蠻常見的品牌稱為Seria(セリア),也是所謂的百元商店。實際結帳的時候再加稅金的話是110日元。而且有些結帳的地方都導入了全自助結帳。所謂的全自助就是不會有店員幫你掃商品條碼,全部都要自己完成。
我後來買了一個零錢包,主要是不想要讓皮夾鼓起來,所以零錢的話都會另外裝。零錢如果遇到有尾數可以花掉的時候,就會盡可能花掉,不要帶太多零錢在身上。所以裝零錢的錢包就沒有挑太大的尺寸,攜帶也比較方便。
出國旅遊或是商務活動,在現今人手一機的生活中,到了國外當然也少不了手機上網。如果是長期待在國外的話,應該就可以考慮直接在當地辦一個門號。但是如果只是短期的旅遊或是出差,就有許多不同的上網方式可以選擇了。目前我所知道的國外上網方式有:
1、向臺灣當地使用中門號的業者申請漫遊。漫遊指的就是用原本的門號,到國外之後手機重開之後,再打開漫遊就能夠上網,算是最方便的方案了。而且就算有臺灣的市話或是行動電話打給你,你也一樣可以接(但是會另外收費)。就算不接其實也可以看看號碼是誰,如果對方有其他連絡方式的話,也可以改用其他方式跟對方連絡。漫遊的缺點我想大概就是費用會比較高一些,比起其他的做法,漫遊畢竟也比較方便,所以如果你想要花錢買方便的話,就可以考慮漫遊。另外一個缺點就是開通時間的計算,因為臺灣的業者都是以臺灣時間幫你開通網路,所以你就要計算到當地要開通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如果只有幾個小時的還比較好算,但是如果像是美國或是要跨日的,就要當心。 加跟減搞混或是少一天多一天都有可能造成到了當地無法上網的窘境。
2、在臺灣租WiFi機。這個方法我也曾經試過,之前是公司要出差的時候,跟同事二個人就是使用WiFi機,對公司來說二個人只要租一台比較划算,但是對出差的人來說就不一定那麼方便了。記得有一次要搭國道的公車,我就要先去買票,後來票買好了還有一點時間,又剛好是午餐的時間,於是很直覺傳訊給同事說要到哪裡吃飯。後來才想到WiFi機的訊號有限,根本沒有辦法傳訊息,最後只好再跑回去,雖然最後吃飯和客運都有趕上,但是這樣子會很趕。而且如果剛好其中一人要去其他地方,就有可能因為訊號收不到就沒有網路。再來就是這種WiFi機大部分都是充電式的,所以如果到了下午的時候可能就要幫WiFi機充電。回到住宿的地方,如果當地的插座跟臺灣不一樣的話還要再轉接,就要再占用一個插座,比較不方便。早期出國還會帶數位相機的時候,就會遇到不夠插的情形。另外還有一個缺點,就是空間和重量。相較於SIM卡很小一張可以忽略,漫遊更是沒差。WiFi機本身就含有一些重量而且會占用空間。如果身上東西多的時候就會覺得WiFi機很多餘,但是沒有WiFi機又沒網路可用。
3、在臺灣買實體SIM卡。這算是我後來比較常用的方法,因為現在網路上有很多販賣實體SIM卡的網站,只要上網仔細挑選你要去的國家以及轉機時所含蓋的範圍,再依照天數和使用量選取SIM卡,線上刷卡付費之後就會寄到你指定的地方。等到上了飛機之後,再 找時間把SIM卡換上去就可以了。好處是這些方案比較起來都蠻便宜的,雖然說臺灣的門號就沒有辦法使用了,是說現在多數人都使用LINE傳訊、講電話了,除非是政府機關、保險、銀行等沒有你的LINE,才會用打電話的方式跟你連絡。再來就是換下來的臺灣門號SIM卡,因為多數人會在飛機上換SIM卡,再加上SIM卡的體積又很小,所以不論是在換卡的時候,還是換卡完要收納的時候,都要小心不要掉了。再來就是因為寄SIM卡需要一點時間,所以就沒有辦法像漫遊可以到最後一刻再辦。
4、在臺灣買eSIM。因為我拿的手機型號比較舊,沒有支援eSIM關係,所以我還沒有實際體驗過。不過eSIM最好的好處就是不用換卡,也就不會有掉卡的風險。但是手機要有支援eSIM才能使用就是了。使用eSIM只要掃描之後就可以使用,非常方便。
5、到了當地再買SIM卡。有些國家當地的SIM卡費用較低,甚至比在臺灣買SIM卡還要划算,而且依據資費的不同還可以選擇有門號的SIM卡,如果要跟當地的人連絡的時候,就會變得比較方便。既然是SIM卡,那麼就跟剛剛說的一樣,換的時候要小心,不過這種通常會是在店面換SIM卡,多數店員也會代勞,只要注意換下來的SIM卡收好不要弄丟就可以了。
6、使用當地的WiFi機。會用到當地的WiFi機,主要是出發前在臺灣買的SIM卡到當地之後,才發現上網的訊號非常弱,只好向當地的人詢問。後來是使用插電式的WiFi機,變成要到處找插座才能使用,而且坐車要移動的時候就沒有網路可以用,只有在住宿的地方、食堂、餐廳、工作場所才能夠使用。
下次要出國選擇上網方式的時候,不妨多方考慮及打聽,因為會影響的因素很多,找到適合自己使用的最重要。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可以分享出去哦!
阿聯酋航空的經濟艙座位,雖然前方座椅的椅背上有可以充電的USB插座,但是如果想要使用快充或是110伏的插座,就不一定每一個位子都有了。之前搭機的時候在去程選了靠窗的位子,坐上位子想要替手機充電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充電孔只有普通的USB,充電的速度沒有很快。好在航程時間夠久,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充到飽。
於是我就起身看了一下經經艙座位的排列,整理了一下有快充跟沒快充座位的號碼。阿聯酋空中巴士A380在經濟艙的排列是3、4、3。以最靠近登機門的座位算起,分別是
窗戶A、B、C 走道 D、E、F、G 走道 H、J、K窗戶。(B、E、F、J皆為中間)
其中的A、B、D、F、H、J都是有快充插座和110伏插座的。剩下的C、G、K就是一般的USB插座而已,沒有快充。所以下次如果你有機會搭阿聯酋航空,而且又有快充需求的時候,就可以在登機前選位的時候依需求選擇自己喜歡的位子。
搭飛機的時候,除了在起飛、降落以及滑行的時候必須要繫上安全帶之外,空服人員都會提醒大家,就算「繫上安全帶的指示燈」熄滅了,仍然建議坐在位子上的時候就將安全帶繫好。主要是為了防止不穩定的氣流,所以坐在位子上的時候,還是將安全帶繫上會比較好。
飛機安全帶的繫法,在附有螢幕的飛機上,都會播放示範的影片。教導乘客安全帶如何繫緊、調整及打開。沒有螢幕的飛機上,就會由空服人員真人示範,通常會拿一條示範用的安全帶,搭配廣播的說明內容做動作給乘客看。安全帶的使用說明一般就是繫緊、調整及鬆開這三個步驟而已,那為什麼會還有順序呢?
其實順序主要是用在有像是毛毯、外套等這些可能會蓋住安全帶的物品。如果你已經是先繫好安全帶,再蓋上毛毯或是披上外套,那麼安全帶就有可能會被蓋住。這樣子空服人員在確認的時候難度就會增加。所以建議的做法是先將毛毯或是外套披在身上之後,再繫上安全帶,這樣子安全帶就會在最外面,空服人員要檢查的時候,很容易看出你是有將安全帶繫好的。
有些航空公司在廣播的時候,也會將上述的作法加在廣播內容中,並貼心的提醒這樣子可以避免空服人員的打擾。所以一個小動作就可以免除這些困擾,也可以讓空服人員順利檢查。下一次搭機的時候,不妨也這樣子試看看吧!
延伸閱讀:搭機出國前要做的5件事
歐洲車站內外的一些看板、揚聲器等裝置,仔細觀察其頂部都有很多像是天線的金屬。一開始不知道會以為那是接收或是發射訊號的天線,因為外觀看起來很像。但後來想想招牌其實都有拉電線可以供了,也不需要通訊切換內容,像是逃生方向的告示牌是不會變動的。
後來才知道這些很像天線的金屬其實是防鳥刺。車站是人來人往的地方,有些國家又會有鳥類(特別是鴿子)與人們共存。如果這些鳥類停在高處又剛好有東西從鳥類身上落下,可能會造成汙染。所以車站裡頭可以很容易看到這些很像天線的金屬,其實就是要防止鳥類停留。
雖然說防鳥刺設置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防鳥類,不過也是有例外的時候。有些比較厲害的鳥類反而利用了這些刺再搭配刁來的樹枝等進行築巢,這就有一點超出當初安裝防鳥刺的用意了。但這種情況應該算是少數,至少防鳥刺可以擋掉大部分的鳥類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