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話用來形容一個人講不動,費盡了脣舌講了再多對方都還是堅持己見的時候,有的人就會說「工美春掐」。這4個字取的是其近似音。建議用字是「講袂伸捙」,另外一個類似的用法是「講袂聽」,也就是講再多對方都聽不進去仍然用自己的方式做事情。
臺灣話
「硬凹」光從字面上大概很難猜得到它的意思,「凹」在中文裡可以用在凹陷。而硬凹的凹其實是取它的音而已。建議用字是「拗」。臺灣話的硬拗一般是拿來形容強詞奪理,例如明明是自己犯的錯,卻要將責任推給周圍的其他因素。而單「拗」這個字的用法,可以指要求對方提供服務或是東西。好聽一點的講法是請對方贈送,因為拗這個字感覺有點像是原本沒有,而開口向對方要求才得到的東西。
另外一種場合可能會是在學校、服役單位、工作場所等。多半發生在上對下或是資深對資淺的關係上,大就是某個人可能不想做一些雜事,就可能會請你幫忙。當然這裡的請是比較好聽一點的說法,私底下很多人可能就會直接用「拗」這個字來形容原本是自己要做的事,卻指派別人去處理。
還有另外一個用法就是純字面的意思了,例如金屬的形狀或是角度不合適,最簡單快速的方法就是用力折彎,這種用力折彎的方式也可以用「硬拗」來形容。例如巷口的停車再開標誌桿已經變形了,只好找幾個人合力硬拗回原本的樣子。
中文裡的「拍」其中一個意思是用手去打,而「謝」一般是用在感謝,那這二個字放在一起會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是一個借音的詞,來自臺灣話的對不起或是不好意思的說法「歹勢」,而「拍謝」只是取近似音的中文字取代而已,這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會造成閱讀上的困擾。會說近似音是因為第一個字「歹」(pháinn)在臺灣話的發音其實是有鼻音的;「謝」在中文裡的調是第4聲,而臺灣話則是念sè,除非「歹勢」後面還有接別的字使其變調,再加上「謝」中間有個「ㄧ」的音但是臺灣話沒有,所以嚴格說起來只是近似而已。
這種取近似音的用法我自己是不會使用,一方面這不是正式的用法,所以字典裡也查不到。還有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說臺灣話,就算是會說臺灣話的人,看到「拍謝」這二個字如果沒有聯想到是這樣的用法。就算日文的道歉寫作「謝る」,但其實這只是巧合,「謝」這個字在中文的會拿來當感謝、道謝解釋會比較恰當。
生活中還有一些常見的近似音用法,可以參考我之前發的文章:
被當「盤子」https://vamst.com/post-57906292/
「呷」不是吃https://vamst.com/post-14073839/
尪不是丈夫https://vamst.com/post-8932001
嘸不是沒有https://vamst.com/post-17752554
事情不是用「喬」的https://vamst.com/post-56978497
一直「盧」https://vamst.com/post-31346905
趴趴走https://vamst.com/post-39933355/
「惦惦」不是安靜https://vamst.com/post-3945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