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燃料、金錢、時間……用來表達還有多少的時候,我們常會以「剩」來形容。例如剩一碗飯、剩半桶油、剩9塊錢、剩3分鐘等。在臺灣話裡,「剩」的講法一般會以「賰」(tshun)來表示。發音為ㄘㄨㄣ。例如「剩多少」就可以說「賰偌濟」。要注意的是「賰」這個字會因為出現的位置,聲調會有所變化,其實臺灣話的詞只要搭配其他的字或詞的時候,經常都會有變調的情形。「賰」主要有第1聲與第7聲的用法。如果是放在第一個字的「賰」一般都是念第7聲,如果「賰」是放在最後一個字的話,一般都念第1聲。
臺灣話
「刁車」光從字面上看,大概很難猜得到它的意思。以「刁」這個字來說,比較容易聯想到的是刁難,也就是為難的意思。或是烏鴉為了喝水,將小石子刁進瓶子裡的故事,對「刁」這個字的印象大概就這些。那為什麼「車」的前面會有一個刁呢?車子那麼大台,怎麼想也不可能用嘴巴刁。
主要是因為「刁車」這個詞的用法,夾雜著臺灣話的「音」在裡頭,既然是取其字的音,那麼字義上就不一定通了。「刁車」的建議用字是 「牢車」,有卡住沒辦法動的意思。所以車子故障卡在路上沒辦法行駛,就可以說「牢車」。另外一種說法則是「顧路」,也是可以用來形容車子在路上發生故障,不能動的意思。
延伸閱讀:車子壞到不值得修,英文可以這樣說
「牙」起來的這個用法其實是來自於臺灣話。後面的「起來」這二個字比較沒有什麼問題,因為臺灣話用的也是這二個字,只是發音是用臺語發音而已。比較會讓人不明白的是第一個字「牙」,因為這樣的用法是取臺灣話的近似音,然後找一個音接近的字使用。中文裡的「牙」一般人想到的是器官,而你看到的「牙起來」可是跟牙齒一點關係也沒有。建議的用字是「夯」,在臺灣話裡有發作、用肩膀扛起來、上昇等意思。其實類似這種取中文字的音來替代臺灣話的用法還蠻常用的。只是這種用法對於不熟悉臺灣話的人,甚至是會說臺灣話的人,也不一定猜得到意思。
其他的例子像是:
臺灣早期曾經接受日本統治,所以有一些用語也受到了日語的影響,搭配臺灣閩南語的音調後,現在已經成為生活用語的一部分了。「阿嚕米」就是其中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阿嚕米」源自於日文的アルミ,原本全部寫出來是アルミニウム,一般都只用簡稱アルミ。而アルミニウム則是源自英文的aluminum,也就是「鋁」。日常生活中像是車子的鋁圈、裝飲料的鋁罐、打棒球的鋁棒、烤肉的鋁箔、烹煮食物的鋁鍋、硬幣的成份等,都有鋁的存在。鋁的特性有重量輕、導熱及熱電效果佳等,不過純鋁的強度較軟,一般都會製成合金使用。
延伸閱讀:「錏」是什麼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