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
不論是鑽孔、砂輪機切割、衝床加工、鑄造等,
都難免會有一些毛邊的出現。
而「毛邊」在業界最常聽到的說法就是「肉利仔」
這個聽起來像是臺灣話的詞,是來自日語的「バリ」
而日文的バリ又是從英文的burr變來的
然後臺灣話有些會在字尾加一個「仔」
像「魚」→「魚仔」
「桌」→「桌仔」
「椅」→「椅仔」
所以才會有「肉利仔」的這種說法
而前面的動詞一般如果沒有特別指定加工方法的話會用「抾」(khioh)
像「抾掉」就是去除的意思
所以「抾肉利仔」「磨肉利仔」都有人說
另外去毛邊時比較容易取得且不需電力的銼刀
臺灣話的說法是:「鋸鑢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