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飛機的時候,一般都會在報到的地方,將託運行李與手提行李分開。因為每一間航空公司都會有相關的規定。不過以大方向來說,大概都可以分成只能手提的(如鋰電池)、只能託運(如超量的液體或刀剪類)還有二種都不行的(如高壓瓶)。那麼為什麼會有登機(手提)行李還要再細分的呢?我上回搭的波蘭航空,因為機型比較小的關係,地勤人員會要求登機的行李先檢查大小。如果是背包類或是比較小的手提包,就會被別上一個「請置於前方座位下」的牌子。如果是行李箱類的,則會被要求放入檢查的架子內,只要放得進檢查的架子,就可以帶上機;如果放不進去的話,就要看航空公司要怎麼處理了。標籤的英文是這樣印的:PLEASE PLACE UNDER SEAT IN FORNT OF YOU
手提行李
隨著各國疫情逐漸驅緩,
各國的邊境也陸續解封,
不論是旅遊、商務出差,
都有機會回到疫情前要搭機出國的情形。
之前有打了一篇關於我自己出差行李清單的文章,
因為那一篇文章已經是2年前的事情了,
再加上現在各國邊境管制的細節都不太一樣,
我就決定重新打一篇關於我2022年的行李清單。
託運行李
1.壓縮袋,現在都可以買得到手壓的,
不用再額外使用電動或手動的抽空氣器具。
可以準備三個,一個裝還沒穿過的衣物,
一個裝穿過的衣物,另一個備用。
2.衣服、長褲、短褲、內褲、襪子、睡衣。
我習慣帶二套工作時會穿的褲子和上衣,
然後當天盥洗完就馬上洗滌後晾起來。
另外會準備一套返臺的搭機服,
其他的若空間足夠,就準備剛好天數的量,
除非遇到特殊情況需要延期時再調整。
3.託運包,裝一些備用的東西,
2吋大頭照、身分證影本、護照影本、台胞証影本
OK繃、創傷藥、蚊蟲叮咬藥、通氣膠帶、
感冒藥、防蚊液、指甲剪、乳液
修正帶、15A四面分接插座、轉接插頭
看你要前往的地區是用哪一種,全部都帶也可以。
(英系3顆長方型、歐系雙圓、紐澳八字型)
※轉接插頭無法變壓,需確認電壓後才能使用
小包面紙、小包濕紙巾、
變壓器含充電線(公務手機的、行動電源的、WIFI機的)
辣椒夾、電解洗衣機。
4.盥洗包,建議找打開後可以勾掛的,
這樣子要拿要收都比較方便。
毛巾、牙刷、牙膏、沐浴乳、洗髮精
小鏡子、洗衣精、洗面乳、刮鬍刀
刮鬍膏、牙線、小剪刀、牙籤刷
手壓沖牙機。
如果怕液體類的託運時會溢出來,
或是會沾溼其他物品(如毛巾)
可以再裝進夾鏈袋內。
5.其他可以直接置於託運行李箱內或外的,
雙電壓吹風機、TSA海關鎖、拖鞋
輕量折傘、空的手提行李袋。
手提行李(登機行李)
可以使用背包、側背包或登機箱。
隨身防搶包(隱形腰包)
裝臺幣、外幣、卡片類、護照等貴重物品。
護照正本、台胞証、簽證(若有需要)
機票資訊(可存在手機內)
外幣(或攜帶臺幣至臺灣的機場兌換)
(也可帶美金至當地機場兌換)
我會用二個網狀拉鍊袋,
把私人及公務用分開。
航空公司的里程累積卡(若提前網路登錄則免)
不同發卡組織的信用卡
(可以多帶幾張,以免有些卡刷不過)
健保卡、身分證、住家鎖匙、營養補給品
私人行動電話、公務行動電話
鋰電池、行動電源、耳機麥克風、
手機充電變壓器、便條紙、眼鏡布
手錶、螢光筆(畫重要事項)
原子筆、油性筆、原子姓名章(接送駕駛簽收)
眼鏡、卡片收納夾、薄外套(機上可以穿)
護手霜、護脣膏、塑膠皮帶(過金屬門方便)
疫苗接種紀錄卡(俗稱小黃卡)
空的手提袋(機場免稅店買太多東西的時候可以裝)
其他有些不是攜帶物品,
但是要準備的還有:
1、當地網路,看是要在臺灣買網卡、
在當地買網卡、租WIFI機、或辦漫遊。
2、旅遊平安險、不便險等
3、查詢當地與臺灣的時差(設定手錶)
4、當地的天氣、氣溫(影響準備的衣物)
5、入境查驗相關資料
例如日本現在採手機線上登錄,
需申請好「入境審查」的黃標二維碼,
還有「海關申報」的藍標二維碼。
可以在出發前申請好並將頁面截圖,
到時候通關的時候不用網路也可以開啟,
以方便機器進行掃描。
如果公司安排任務要你出差,
那麼在出發前,
下面這些項目,
可以盡早確認的話,
就不用擔心日期要到了,
才手忙腳亂。
要留意的是可能在公司裡,
不同項目負責的人不是同一位,
要分別向負責的人確認才行。
1、機票資訊(可以存在手機裡、或列印成紙本。
內容也可提供給底下第6項)
2、簽證(大頭照、填資料、郵寄辦理等)
有些國家免簽,或是來不及辦理的話要落地簽。
3、住宿資訊(飯店名、電話、地址)
有些國家在入境時會要求填寫。
4、客戶資訊(拜訪場所、連絡人、地址、
電話號碼或手機通訊軟體帳號,如:
LINE、微信、WhatsApp、Skype、Kakao、Zalo等)
5、手機網路(一般會以價錢、流量、收訊做考量)
常見的選項有:臺灣買網卡、當地買網卡、
租WIFI機、手機開通漫遊。
6、出發日及返臺日機場交通
如果是上班時間,且機場不遠就可以請同事接送,
若遇到假日或非上班時間,
可以詢問能否安排派車接送,
還是要自行搭大眾運輸。
7、外幣現金、臺幣現金
預支臺幣可以用於往返機場的交通費,餐費等。
或是先刷卡支付,返臺再核銷(看公司做法)
外幣的話就算客戶端已承諾負擔全部,
還是要自行準備如當地交通、三餐、住宿、住宿押金、材料、
落地簽證、關稅等,以備不時之需。
8、防疫相關
如酒精、口罩、面罩、手套、防疫旅館訂房、餐點預訂等。
(酒精的話可以直接購買容量100毫升以下的現成噴罐,
買現成的一方面是不用再分裝,再來就是外面的原廠標籤,
會有廠牌、容量、酒精比例等資訊,機場安檢時方便辨識。
然後單獨放入夾鏈袋內。)
最後分享二個出國消費相關的,
第一個是外幣,
因為平常上班的時間與銀行重疊,
為了換外幣請假很麻煩,
所以我都會到兆豐銀行的外幣提款機領外幣。
一方面是不受時間限制,
再來的話是不必填水單,
然後匯率也比臨櫃好,
只是每間銀行匯率多少還是有差,
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多比較。
第二個則是現金回饋信用卡
目前我辦的有:
彰化銀行My樂現金回饋卡(萬事達卡)
國外享基本1%+數位存款0.5%+行動支付交易0.5%+電子帳單或彰銀自動扣繳1.5%
共3.5%(不限通路,回饋無上限)
滙豐現金回饋御璽卡(威士卡)
海外2.22%現金回饋無上限(歐盟及英國實體通路除外)
從事需要到國外出差的工作,
算一算到現在大概有五年的時間。
如果以次數來算的,大概加一加有40次左右。
行李清單也改了好幾個版本
今天就來分享我現在在使用的版本
基本上行李大概可以先很粗略的分成二大類
那就是「託運行李」與「手提行李」
因為各家航空公司一定都會有相關的行李規定
所以這是行李一定要分的二大類。
而這二大類裡頭還有各自的小分類,
那我就先從託運行李開始說起吧!
【託運行李】
我的託運行李中,還會再分成三類。
而其中的二類是不會變動的,
只需要檢查前一次出差使用過後需不需要再補充
剩下的就只要逐一檢查項目之後就可以丟託運行李箱了。
這二個不會變動的我習慣叫他們「託運包」及「盥洗包」
我的「託運包」內容有:
1、2吋大頭照、身分證影本、護照影本、台胞証影本(補辦護照、台胞証用。從來沒用過,也不希望用,但還是帶著)
2、OK繃、透氣膠帶、外傷軟膏、蚊蟲叮咬軟膏、感冒藥、維生素、防蚊液(除了維生素是必需,其餘皆為備用)
3、轉接插頭(依地區而定,基本上有扁八字、雙圓、方型這三種)、15A四面分接插座(轉接出來後就可以給第4項用了)
4、充電變壓器+充電線(公務手機、私人手機、數位相機、行動電源、WIFI機)
5、辣椒夾、面紙、濕紙巾
6、雙電壓吹風機、TSA海關鎖、拖鞋、折傘、電解洗衣機
再來是「盥洗包」
1、毛巾、牙膏、牙刷、沖牙機、牙線
2、沐浴乳、洗髮乳、洗面乳、乳液
3、小鏡子、刮鬍刀、刮鬍膏、鼻毛剪、指甲剪
第三個會變動的我叫它「衣物包」
因為衣服必須搭配當地的氣候變化而整理這個衣物包
1、內衣、內褲、襪子(因為空間不大,通常會依天數帶剛好的量,回家再洗;除非遇上延期)
2、返臺裝(就是可舒服搭機的一套衣服,視情況增加外套)
3、工作長褲、制服、睡衣褲、短褲(工作長褲可以選口袋較多的,與制服共帶2套換洗)
4、衣物壓縮袋(裝前3項的東西)、空的壓縮袋(裝穿過的)
以上就是我的託運行李
再來就是手提行李的部分
可以使用背包或是側背包,
重要的東西也可以裝在「隱形腰帶」裡頭
1、護照、台胞証、簽證(視需求)、機票(手機電子檔)
2、私人外幣、私人臺幣、信用卡、健保卡
3、家門鎖匙
4、手機、鋰電池、數位相機、行動電源
5、耳麥、文具、空白紙張、
6、護手霜、護脣膏、塑膠皮帶
最後要準備非行李的項目有:
1、辦理旅遊平安險、不便險等
2、時差(相機、手表設定)
3、當地天氣
而在公司要先確認好的項目則有:
1、機票資訊(紙本或電子檔)、簽證辦理
2、住宿資訊(飯店名、電話、地址)【視情況入境卡填寫用】
3、客戶資訊(出差場所、連絡人、地址、電話或通訊軟體帳號)
4、網路:評估一下流量價錢與方便性,可以考慮的有 A、網卡(當地買或在臺灣買)B、WIFI機 C、開通手機漫遊
5、往返機場交通方式(如派車接送或大眾運輸)
6、外幣(飲食、交通、住宿、住宿押金、關稅、雜項等)
以上僅供參考,可視自己需求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