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列輸入法的字根如表格中裡排列的,除了有括號是例外安排的位置之外,其餘的都是按照基本筆形取碼之後,依照「行」與「列」排在鍵盤上。瞭解字根之後理論上可以開始進行拆字,然後把想輸入的字打出來。例如「意」可以很容易看出是由「立」「日」「心」組成,對應到字根碼就是61、01、66。但是行列輸入法還是有一些取碼原則是要先瞭解的,因為中文字並不是每一個字都像「意」一樣可以很簡單就分成三個部分,所以接下來我就要來說明行列輸入法的一些取碼原則。

1、前三後一,中文字有些筆畫很多,筆畫多的字有可能字根也會比較多,如果遇到這些字的話,就要拆成非常多個字根,對輸入的效率沒有幫助。所以行列輸入法的取碼原則之一,就是前三後一。顧名思義就是取要拆的字前面三個字根,再加上最後一個字根。例如「避」全部的字根就是「尸」「口」「立」「十」「辶」一共有5個。但是在行列輸入法裡,取的是前面三個的「尸」「口」「立」,然後直接跳最後一個「辶」。對應到的字根碼是59、0-、61、69。再舉一個例子,「餐」的全部字根是「├」「夕」「又」「亼」「ヨ」「k」,依據「前三後一」的規則來取的話就是取前三個的「├」「夕」「又」,然後直接取最後一個「k」,字根碼為31、76、58、28。

2、按鍵最少,這個可能是初學者在對字根還沒有很熟悉的時候,會發生的情形。例如「黃」正確的拆法只有3個部分,中間的「田」取04,最後的「八」取8-,剩下上面的部分就是一個字根,不用再細拆成「卄一一」;「富」不用拆成「宀」「一」「口」「田」,因為「一、口」有10這個字根可以使用。

3、大根先取,指的就是當你看到文字的第一筆,知道它是屬於哪一個字根之後,就要先將那個字根取完,不要再將字根分解了。例如「尬」的第一筆是橫1,但其實要先將「ナ」19取完,再取乚還有「人」跟「丨丨」。而不是取「一儿人(丨丨)」;或是「券」起頭的「丷」其實是要包含下一筆的「一」,取成「䒑」,接著再取「大」還有「刀」而不是「丷」「夫」「刀」。

4、跨越書寫順序的九個字根,像是「固」在書寫的時候,會先寫外框ㄇ,再寫裡面的「古」,最後用「一」把底下的開口封起來完成「囗」。但是在行列輸入法裡,會先將整個外框取走,再回去取裡面的字根。而這九個跨越書寫順序的字根除了剛剛說的「囗」(音ㄨㄟ/)之外,還有匚、コ、臼、廿、大、工,以及

最後二個是我先將原本的字先截圖之後,再把裡面的字根刪掉,所以看起來比例會很奇怪,它們分別是91還有48這二個。這裡的91就是取第一筆的撇9與最後一筆的橫1,會用到這個字根的字有:重、垂、熏,都是先將整個91字根取完之後,再回去取中間的字根,所以像「重」就是91、01組成;「垂」是91、4-組成;而「熏」則是91、08、88組成。另外一個是木,最後二筆有比較低是因為要放其他字根。一樣先取48之後,再回去取日01變成東;或是48取完取08變成柬。

其實這些原則比較像是一種概念,讓你在拆字的時候先有一個底,實際上還是要熟悉字根多練習,才能讓行列輸入法更快上手。

延伸閱讀:還好我之前學的是行列輸入法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