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起來的這個用法其實是來自於臺灣話。後面的「起來」這二個字比較沒有什麼問題,因為臺灣話用的也是這二個字,只是發音是用臺語發音而已。比較會讓人不明白的是第一個字「牙」,因為這樣的用法是取臺灣話的近似音,然後找一個音接近的字使用。中文裡的「牙」一般人想到的是器官,而你看到的「牙起來」可是跟牙齒一點關係也沒有。建議的用字是「夯」,在臺灣話裡有發作、用肩膀扛起來、上昇等意思。其實類似這種取中文字的音來替代臺灣話的用法還蠻常用的。只是這種用法對於不熟悉臺灣話的人,甚至是會說臺灣話的人,也不一定猜得到意思。

其他的例子像是:

吃的臺灣話不是「呷」

丈夫不是「尪」

沒有不是「嘸」

事情不是用「喬」的

形容人很「盧」

到處跑不是「趴趴走」

安靜不是「惦惦」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