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在教美國人中文的時候,因為他剛到臺灣沒有多久,中文不太會說,就只能點一些漢堡或是披薩的速食來吃。就算到了麵食店,也只會講一道餐點的名稱,其他的都不知道要怎麼點。有好幾次看到隔壁桌上的餐點,看到就好想吃,但是卻不知道怎麼點。由於當時智慧型手機還沒有那麼普遍,所以也找不到其他辦法。後來他向餐廳拿了一張菜單之後,這張菜單就成了我教他中文的教材了。

菜單裡有「鮮肉水餃」這個項目,我要翻譯並且教他的時候才發現,欸,這裡頭包的是什麼肉,根本就沒有寫啊!但其實一般沒有特別寫的話,好像都會預設那是豬肉。不過我還是有向他解釋,鮮指的是新鮮。在全部的菜單都教完他之後,他終於鬆了一口氣,可以不用再每天都吃速食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中有一項餐點,當我解釋完之後,他就恍然大悟地說,原來這就是我上次看隔壁桌在吃的,很想吃但又不會點的那道菜。

後來我仔細想了一下,發現還多菜單的名稱,都不會特別標示豬肉,但是在臺灣大家都知道裡頭用的是豬肉,例如:蒜泥白肉、肉包、瘦肉粥、滷肉飯、肉絲炒麵、焢肉飯、肉羹、肉圓、肉鬆、卜肉……。如果遇到有人不吃豬肉,又是第一次來到臺灣的話,就有可能因此發生一些小插曲。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